首页> 都市言情> 二拴的一九七八> 第63章 年前总动员(八)

第63章 年前总动员(八)

书名:二拴的一九七八作者:岳麓之巅加入书签投推荐票错误/举报

    上午的炸麻花和油饼馓子很顺利。

    不过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待半个小时实在不好受,油烟呛得实在厉害。

    红着眼期待"毛鬼神”出现的一家人又失望了,毕竟不是年年有。

    父亲还是完美展示了他的绝学——炸麻花。

    也是一年有限的几次,有些时候甚至一年一次。

    李之重看他熟练地把揪好的季子搓成条,然后折回来顺势一拧,一根麻花就完成了。

    李之重试了几次都搞砸了,不再费那个力气了,但是也看明白了,让面条自然回环,只是力度掌握不好。

    刚出锅的麻花软糯香甜,晾凉后才会发脆,发脆的秘密在和面里。

    和面时要加明矾,尤其是与面的配比,这也是面点师傅的不秘之传。

    麻花在农村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走亲访友最好的礼物,久放不坏是其最好的嫁妆。

    也是当年合作社为数不多的熟食,只是非常考验牙齿。

    到两千年时,又成了不错的供品,那是善男信女最好的选择,惠而不贵。

    每年二月十九和四月初八,成捆的麻花周旋于小卖店和庙前供桌,那是人和神达成的约定,就如文哥那车干草。

    李之重家跟前最早就有一个奶奶庙,毁于特殊时期。

    八二三年李德财准备重修庙宇,被那个吃莜面的告状阻止了。

    再到零三年庙宇重建,莜面哥准备添砖加瓦,被主事人严词拒绝了,不缺几个盐汤钱。

    前世李之重弟兄及远房侄儿在重建时出力不少,居然上过戏台露脸,想想都他大舅二舅的。

    馓子最好的一点就是随时可以拿出来吃,冬日里不需要解冻。

    家有贵客时,一碗油茶加馓子,既暖了客人的胃,也长了主家的脸,也是这个半农半牧区域的特色。

    午饭后,李之重建议早点买年货,别等二十九三十又挤又没好东西,母亲同意了。

    大家不急着买干果类的年货都是怕孩子们吃,所以才不急,也有的人家是钱不趁手。

    本地人说"腊月二十三,有钱没钱下善岱。”

    解放前善岱是个大的集镇,主要是和口肯板升离得近,方便采购。

    二姐和奶奶陪同母亲去购物,后面跟着两个尾巴,看来女人不管年龄,购物是天性。

    李小拴跟上纯属是为了吃。

    李之重后来想了想,也跟了去,主要想看看。

    街道上年味儿越来越浓了。

    很多家的男人们开始清理院内的陈年垃圾。

    街道也有人开始打扫了,也就自家大门及院墙外这部分,都是自觉自愿的,毕竟一年就一次。

    时不时可以看到街上肩挑一担红柳箩筐,装满杂物垃圾向村外走去。

    虽说打扫的人不少,可没什么灰尘。

    前几天的大雪很好地压住了浮土,就是一过十五街道会泥泞不堪。

    李之重记得前世过年回老家,穿上一双光亮的皮鞋出去遛上一圈儿,鞋子马上就灰头土脸的,母亲形象的比喻叫"坷垃槌”。

    二姐搀着奶奶走的慢,路滑脚小落在了后面。

    李之重母亲走的快,别看个子不高还是解放脚。

    解放脚和解放建国没关系,而是当年阎锡山倡导在山西nmg中西部实行的。

    当年流传一句话"阎锡山,管事宽,还管老娘的臭脚板。”用以表达不满。

    马玉仁刚缠了一年多的脚又放开,虽小却没有变形。

    李之重和两个小的跟在母亲,没几分钟就到了,总共也就三四百米。

    合作社是五七年盖的,有些陈旧,大门门楣上写着"合作经营,保障供给。”

    合作社东西大概十五六米,南北十米左右。

    山墙前两米多转圈一排栏柜,呈张开的臂膀状。

    栏柜是封闭的,里面只允许内部人进入,这时的售货员也叫"站栏柜”的。

    栏柜高一米二三,是木头镶玻璃结构,如后世的展示柜,里面摆满了小件物品。

    贴山墙是一圈儿货架,摆放大件物品。

    货品也算琳琅满目,小到针头线脑,大到自行车,甚至还有各种农具。

    合作社正中央地上放着一个硕大的铸铁炉,虽着的很旺,架不住人来人往,里面还是有些冷。

    这几天合作社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女人们相互大声打着招呼,脸上带着笑容。

    最快乐的还是孩子们,从刚买了干果或糖的母亲那里讨上一个,津津有味的吃着。

    更有买了鞭炮的,拆下几个放在口袋里,时不时在含着烟袋的大人们那里点着,一声清脆的"啪”后,硝烟让年味儿更足了。

    糖酒食品干果类的在靠西面,围着很多孩子,基本和大人一半儿一半儿的。

    两个满头大汗的售货员穿梭在柜台里面,应付着此起彼伏的呼买声。

    李之重母亲先来到糖酒干果这边。

    水果糖是必买的,种类不多,有四五种,价格一样,用糖纸颜色区分口味,售货员搭配着称了二斤。

    牛奶糖这种高级货合作社就没有,主要还是买的人少。

    黑枣二斤,柿饼一斤,核桃一斤。这些都是耐储和方便运输的,鲜果没有,花生免了。

    水果糖加上三样干果和瓜子,是过年这几天摆在炕上招待串门和拜年的摆盘。

    红糖二斤,来了尊贵客人一杯红糖水是上待。

    海带一斤,北方内陆大脖子病不少,姥姥家邻居就是。

    父亲李德财也说海带粉汤也是过年待客的佳品。

    用带来的两个黑乎乎的洋瓶,打了酱油和醋。

    花椒大料干姜辣椒各称了半斤。

    又买了一些写对联的红纸和大普惠,鞭炮一百响的五挂。

    大炮也就是二踢脚不用买,邻村二姑家就做这个。

    他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算是农村为数不多的传统产业。

    前几天二姑家孩子过来给李之重奶奶送年礼时一并带来了,一蹲子二百个,合作社售价也就两元。

    售货员将一应散货都用一种褐色粗纸加麻绳熟练地打包起来。

    母亲把买的东西放在带来篓篓里,除了两个洋瓶到了李之重手里。

    售货员打着算盘,快速的报出了一个价格。

    母亲付款时看了一眼二儿子,李之重点了点头。

    奶奶和二姐在母亲买东西时也来了,她们也没个买的,只是跟来看看。

    这个时候购物,既不能讲价,又没有多少选择余地。

    李小拴和李小凤手里拿着几个刚买的黑枣小口嘬着,幸福满满。

    这几天病了,更新速度有些慢,见谅。

湿馨提示:按键盘<-左右->回车键enter,分别可以回到上一页下一页目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