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二拴的一九七八> 第38章 春种秋收(九)

第38章 春种秋收(九)

书名:二拴的一九七八作者:岳麓之巅加入书签投推荐票错误/举报

    “二拴的一九七八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蔓菁和芥菜地相邻,不过没有大人劳作。

    大家先紧着白菜,担心白菜受冻,砍完白菜再起蔓菁和芥菜。

    蔓菁呈圆形状,香瓜大小。

    芥菜呈锥状,上大下小。

    蔓菁有红白之分,其实就是换了一件衣服,口味基本一样。

    不过红色看起来喜庆,大家都选红色的,说红的比白的好吃,其实是心理作祟。

    蔓菁成熟后,漏出土地约四分之一,颜色和个头很好判断。

    不像芥菜,都深入地下。

    蔓菁和芥菜叶子也有区别。

    二者都是花叶子,蔓菁叶片肥厚略大,芥菜叶子薄且散碎发干。

    蔓菁叶子可以喂猪羊,芥菜叶子可以腌制,也可以编成辫,挂起来晾干。

    第二年春天,取下洗净泡水切小段,和上切丁的土豆,猪荤油量大点,蒸包子,芥味浓郁,别有风味儿。

    蔓菁和芥菜要分开腌制,要不容易串味儿。

    腌制蔓菁放盐量略小于芥菜,腌制好的蔓菁微酸多汁果肉发软。

    芥菜腌制好咸味适中,爽脆发干且芥味儿浓郁。

    蔓菁可能与放盐少有关,第二年夏天容易坏。

    芥菜没有这个问题,安排妥当的人家可以吃到对年。

    李之重考虑过蔓菁腌制后的弊端,但延续至今,或许正是孝道的一种体现。

    牙口好吃什么咸菜都行,对于牙口不好的老人,蔓菁正好弥补了他们咬不动芥菜的缺憾。

    咸菜这种菜品,从古至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既是辅菜也是主菜,是穷苦人家不可或缺的食材。

    李之重也拔了一个个头适中的红蔓菁。

    太大了可能虚芯,太小不够忙乎的,适中汁水最多且嫩。

    抖去蔓菁上带的土,又用叶子搽了一遍,剥皮,蔓菁皮微辣为小伙伴不喜。

    剥皮后的蔓菁白的耀眼,不时地渗出一些汁水,显的白嫩欲滴。

    咬一口,那脆甜都有在秋日的暖阳下赋诗一首的冲动。

    不过吃多了糟心,放屁奇臭无比。

    李之重又拔了两个,去叶后装在兜里,那是给弟弟妹妹准备的。

    后来想了想,又拔了一个,毕竟是一口鲜,看奶奶吃不吃,老太太关键有牙。

    回到家里,已是十一点半了,李之重赶紧做饭。

    今天是土豆白菜汤汤玉米锅贴贴,现在的他是家里的绝对大厨。

    有他主动承担,母亲马玉仁乐得偷懒,只是有些费油。

    不过饭菜大人小孩交口称赞,她也不好说什么了。

    拿回的蔓菁获得了老小的一致认可,一人一个显的有些欠缺,等过几天分回来有的吃。

    大白菜每家按照人头每人六十斤已经分了回来,李之重家分了三百六十斤,堆放到檐台上。

    白天需要人看管,怕鸡啄羊吃。

    分菜的第三天,队里放假,专门给社员腌菜腾出时间。

    腌酸菜有两种方法,生腌和熟腌,用的都是大瓮。

    生腌比较简单,白菜去蒂,剥去腐烂发黄的老叶,清洗。

    大的破开两半,小的直接入瓮,放一层白菜撒一层盐。

    盐是大青盐,发青发黑,块儿状,价格便宜且腌菜味道好,先要在碾盘上压碎,不需要过箩。

    瓮满后,用一块儿大石头压在上面。

    一两天后,白菜脱水下沉,拿下石头,再续满大瓮,再压,直至不再下沉为止。

    大青盐来自nmg最西部alsm吉兰泰盐场,是nmg中西部食盐的主产区。

    明清甚至民国年间,吉兰泰的盐包通过骆驼运输到黄河边上。

    然后顺流而下,到包头南海子渡口卸下,再分发到各地。

    最早的渡口在莎拉齐一带,后因黄河改道渡口选在了包头东河南海子。

    据邻村一位儿子就职于吉兰泰的唱过戏的大妈称,吉兰泰腌菜不用瓮。

    家地下挖个坑就是盐坑,把菜扔进去就不用管了。

    多会儿想吃多会儿捞,惹得一众妇人艳羡,果然是唱戏出身,编的和戏文似的。

    一年大妈吉兰泰探亲,携带三麻袋咸盐胜利归来。

    吃瓜的群众深受刺激,说什么的都有,有说“到死也吃不完,”有说“吃死也吃不完。”

    “恨人有笑人无”这种本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熟腌加了一道工序,就是入瓮前过一遍开水。

    加速其脱水,升高了瓮内的温度,加速发酵,酸的比较快。

    用不了十天半月就可以勉强食用了。

    过水本地人称“拉白菜”,李之重很不喜欢这个工序。

    冷冷的秋日家里,炉子还没点燃,“拉白菜”一淋一地水。

    家里更是阴冷了许多,还湿漉漉的,大人们其实也不喜欢,只是想着早点能吃。

    三百六十斤腌两大瓮还剩下点,放在窖里可以现吃。

    这两瓮可以吃到来年七月初,是土豆的黄金搭档,也是穷苦百姓的日常。

    穷汉相亲据说要借很多东西,衣服和粮食自不用说。

    酸菜也要借,细心地女方家人甚至会检查菜瓮和土豆窖。

    腌咸菜用的是三只瓮或五只瓮。

    一个是芥菜瓮,一个是蔓菁瓮,本地一般是干腌,也叫干埋。

    收获的芥菜去泥、去樱和去梢,左右两刀去须。

    大的一破为二,清洗干净,暴晒两天。

    加一层盐加一层芥菜,盐量为十比一,樱子放在最上面。

    每层都要排紧压实,封缸一月后可食用。

    蔓菁的做法差不多,盐量略少,口感微酸。

    十一月初,土豆和萝卜开始收获了,收土豆萝卜本地人叫“起”,形象生动。

    生产队起土豆中午不回家吃饭。

    带上两口大锅,半袋子小米,一担桶(取水用的)。

    心细的女人带个饭盒,没饭盒的拿个碗,啥都不带的,洗洗锹头也可以用。

    筷子是草棍儿或柳条。

    到地里后,先起几垄土豆。

    挑选大小适中的表皮发涩的土豆,大小适中熟的快,表皮发涩瓤发沙。

    用柳条编制的筐装起来。

    地头先挖两个地灶子,用来架锅熬粥。

    另外再挖几个小坑生起大火。

    等小坑装满热灰时放入准备好的土豆,再在上面加柴火。

    烤制半个小时左右,从灰里面掏出。

    烤好的土豆表皮焦黄,掰开,瓤白沙面,冒着热气,惹得一众社员垂涎。

    不停地烤,不停地吃,直到没人再要了为止。

    有些节省的人家起土豆的头天晚上就不吃饭了,就为这一顿。

    这时的土豆地也是孩子们的乐园,吃是主要的,玩是捎带的。

    土豆地还有一个乐趣,就是莫名的出现一些西瓜蔓或香瓜蔓。

    结着几个秋瓜,虽不大但很甜,关键是稀缺。

    孩子们一垄一垄的仔细查看,唯恐有漏网的。

    远处忽然听见一片欢呼,那是有个幸运的家伙又有收获。

    这种好运李之重在包产到户后,家中的土豆地里才有斩获。

    至于西瓜和香瓜是怎么长起来的,种子又是从哪里来的,李之重后来分析极有可能是农家肥里带去的,不过是休眠期长了些。

    萝卜种植目的就是为给七顿半饺子做配料。

    虽说是配料,却有枝强干弱之嫌。

    首先它的用量是肉的两三倍,最高可达四五倍,用量和家人数成正比,和光景好坏程度成反比。

    一般每个生产队都种的不多,一个人分个十斤八斤的就够了。

湿馨提示:按键盘<-左右->回车键enter,分别可以回到上一页下一页目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