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二拴的一九七八> 第36章 春种秋收(七)

第36章 春种秋收(七)

书名:二拴的一九七八作者:岳麓之巅加入书签投推荐票错误/举报

    “二拴的一九七八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八点多,日头已很高了,生产队准备出发了,车倌儿也在套车。

    队里面有两辆,车是大胶车,是土默川司空见惯的重要交通生产工具。

    它拉农作物、运煤炭和交公粮,甚至是娶亲也离不开它。

    凡是农村生产生活中的重任,它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来。

    在农村的田野阡陌、乡间小路上,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大胶车车身长约4米,宽约一米二三,辕长一米二左右。

    车板上四周加四十公分左右的木板,可卸下,方便装运散碎物品。

    车辕用榆木制作,因榆木有韧性,结实耐磨和承受能力强。

    车轴是铁制的,轮胎是橡胶的。

    因为有轴承和充气的轮胎,所以跑起来比较轻便、灵活。

    胶车的得名也源于轮胎是橡胶的,再早的轮胎都是木头和铁皮做的,参见蒙古族的勒勒车。

    胶车除了轴承和轮胎是外购的,其余都是自产的。

    请木匠来制作,如果本队有能打车的木匠,连这份钱也省了。

    李之重所在生产队的胶车轮胎去年都换成飞机退役轮胎,实心永不缺气。

    得益于村里有个小伙子在不远的机场做机械师。

    这让队里的车倌儿觉得高人一等,外出永远不用担心爆胎还拉的多。

    大胶车由于负荷重,一般由三个牲畜牵引,一个驾辕两个拉套。

    农村也把兄弟俩娶一个媳妇的非名义丈夫的那个叫做“拉边套的”。

    李之重再小一点时,看到车倌赶着大胶车准备外出时就和小伙伴开始起哄。

    “骡子驾辕马拉套,车倌戴着个红缨帽;出门没走二里半,胶车轮胎就放炮。”

    车倌听到这不吉利的顺口溜后,提着鞭子边骂边追赶他们,孩子们抱头鼠窜。

    后来家人教训,不得这样对车倌儿说。

    因为那时候出门是个大事,口彩也需要讨个好的,担心啥坏应啥,李之重们才不再喊了。

    古人出门,不管是坐车、骑驴和步行,都讲究一个顺字。

    出门看风向是头等大事,顺风好行路,呼气畅快还省力,一路顺风最后演绎为路上顺利的意思。

    倒骑驴那不是耍酷,而是避免顶风冒雪,灰头土脸。

    关于风向也有个笑话,话说一家之主要出门,打发傻儿子去看风向。

    傻儿子不懂怎么看就请教父亲。

    “你拿个东西到大门外向上一抛,吹往哪个方向的反向就是风向。”老汉说。

    傻儿子出了大门,拎起一块儿砖头向上抛去,等砖头落下后边走边喊,“爹,爹,是上下风。”

    拉车的牲畜也有一套“行头”,牲畜脖子上戴的叫套缨子。

    一般用破布或柔软的柴草填充,外面用帆布包裹,为的是防止牲畜肩胛被夹骨子磨破。

    夹骨子一般用长短一致的榆木或柳木制成,用细皮条连接,扣在套缨子前面。

    驾辕的骡马脊背上还要放个小鞍子,将连接两根车辕的皮带搭在小鞍子上。

    还要为驾辕的牲畜戴个坐鞦,与两个辕头的羊角桩子连在一起,以增加辕骡下坡时的搓力。

    帮套的马却只有套缨子、夹骨子和连接在车轴上的拉绳。

    为了让这些牲畜听话,还要给它们戴上皮笼头,嘴里衔上铁嚼子,与缰绳连接一起。

    这是车倌的“杀手锏”,每当牲畜不听话时,车倌会用力拽一下缰绳,它们就会乖乖的。

    和牛的“鼻拘”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稍失人道。

    这一套“行头”,是生产队为牲畜量身定做的。

    nmg中西部大车牲口“行头”大同小异,甚至叫法都一样。

    毕竟大家都是走西口从一个源头出来的。

    驾驭这样复杂的一辆车,需要一套娴熟的技术和本领。

    车倌儿不是谁都能当的,要经过生产队的严格挑选。

    一要忠诚老实,吃苦耐劳,听从队长的指挥。

    二要有驾驭牲畜的本领。

    三来队长要看得上,毕竟车倌儿也有一些隐形福利。

    若八十年代大车司机,讲究“四轮一转,给个县长不干。”

    李之重队里有个车倌儿叫文哥,诙谐幽默。

    打趣一个媳妇道“二套马车拉干草,路过眊(mao探望之意)一眊招兵嫂”。

    再打趣别人时换个名字就行,想眊谁就眊谁,反正就那车干草。

    说起“眊”这个字,还有个歇后语,本地流传很广,现在听不到了。

    比如“蓝毛儿(发霉)点心(带红点儿圆馒头)眊人了——恶扑(讥讽)谁了”。

    生产队员人手一把镰刀,马玉仁和女人们叽叽喳喳的上了大胶车。

    还有几个小孩子也闹哄哄的上了车,三宝赫然在列。

    家里的两个小的也想跟来,被马玉仁喝止了。

    李之重和父亲随着男人们跟在后面。

    收割向日葵本地人称为“削朝阳阳”,葵花盘也称“朝阳阳”片子,朝阳也是向阳的意思。。

    收割顺序是先割头后拔杆,割头容易一些。

    不过葵花盘上常有一种胶状粘液,粘上很难清洗,黏糊糊的不爽。

    拔杆比较费力,向日葵根系发达,不拔起来耕地时容易卡犁。

    大点的向日葵杆拔起来甚至能带十来斤土。

    到了地里,女人们开始割葵花盘。

    收割葵花盘不是一次性全部收回,因为还有没成熟的。

    一般选择葵花盘背发干发黄的来割,发绿的等过几天再收。

    一些男人把葵花盘收集起来,装袋运到大胶车上。

    另外的男人跟在割头队伍后面拔杆。

    小孩子跑来跑去寻找盘大盘厚瓜子大的,揪下来在一边嗑着。

    打掉花盘上的毛毛,一把一把的揉下来装在口袋里。

    还有一种黑瓜子,是油料瓜子,嗑完后双唇牙齿发黑。

    李之重磕了一会儿瓜子就停了下来,生瓜子嗑多了容易肚鼓,打嗝放屁奇臭无比。

    和几个小伙伴找起了秋铃儿(蛐蛐儿),这个名字一听就有诗意。

    秋铃儿雌雄很好分辨,雌的体型较大,不会鸣叫。

    腹部末端有一根针状物,那是它的产卵管,产卵时插入土中。

    雄的没有刺,雄虫好斗,当两只雄虫相遇时,先是竖翅鸣叫一番,以壮声威。

    然后头对头,各自张开钳子似的大口互相对咬,也用足踢,常可进退滚打三到五个回合。

    然后,败者无声的逃逸,胜者则高竖双翅,傲然地大声长鸣,显得十分得意。

    很多时候打斗都是无缘无故的,好斗是本性。

湿馨提示:按键盘<-左右->回车键enter,分别可以回到上一页下一页目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