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二拴的一九七八> 第24章 中秋(三)

第24章 中秋(三)

书名:二拴的一九七八作者:岳麓之巅加入书签投推荐票错误/举报

    “二拴的一九七八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李二凤的肉馅剁好了,开始用铁搽搽(做饭工具)搽萝卜丝。

    萝卜丝要过开水的,去除糖分,过完水再剁。

    羊肉和萝卜比例一比二,一比一的人家不多,净肉饺子那是奢侈品,一比三四的也很多。

    洗好的三四棵大葱也剁碎,李之重要自己拌馅儿,二姐不让,说他“会个屁。”

    李之重寻求老娘的帮助,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二姐是家里做饭最好的,关键舍得放油和佐料。

    老娘今天比较闲,就和了个饺子面。

    饺子面对筋道要求较高,农村加工白面一般要上磨四次。

    前两次出的面粉麸子含量较少,面白且筋道,可以称之为雪花粉,要单独装起来用来包饺子。

    后两次再磨的时候,大量麸皮被打碎和入面粉内,面黑且粘,不过胜在量大,就是富强粉。

    李德财和长子忙完了,洗了洗回到了炕上,准备包饺子,二姐擀皮,父母和大哥包,一供三,皮都有富余。

    饺子包了三篇篇,二百个左右,八口人二百饺子真不多。

    放开吃,大哥一个人就能吃四十个,不过这顿饺子有讲究,叫半顿。

    北方农村富裕人家讲究一年吃七顿半饺子。

    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初五和十五各一顿,二月二龙抬头一顿,七月十五中元节一顿,合计七顿。

    八月十五算半顿,因为有月饼辅助,所以只能饺子吃个半饱。

    现下农村能吃到七顿半都是好人家。

    李之重的猪肉土豆上炕了,饺子也出锅了,饺子是七烧锅里煮的。

    人员就位,父亲主位,奶奶正席,大哥坐父亲右侧,二小挨着大哥。

    母亲靠锅台坐下,李之重挨着奶奶,二姐没上炕,挨着李之重坐在炕沿边,她还要负责下第二锅饺子。

    老话讲“头锅饺子二锅面”,意思头锅饺子汤清味美,煮烂得少。

    第二锅面味道最正,因为第一锅的开水把面的原味稀释了。

    第二锅的汤基本饱和了,不再吸面的味道了,这样就保持了原汁原味,这是富裕人家的说法。

    穷人家讲“三碗面汤,顶一碗拌汤”,一个讲究色形味,一个仅要求饱腹。

    李之重的父亲很高兴,和大儿子二闺女喝了几盅,酒是村委会自酿的,高粱酒。

    李之重看到酒也想喝点,想想算了,不要说父母不肯,自己这一世最好戒酒,太误事了。

    猪肉土豆吃光了,饺子没剩几个,估计是大家看到不多了互相默默谦让的结果。

    饺子汤居然也喝光了,不得不服当下人的大胃。

    下午四点多,家里只剩下父亲把李之重和李子恒父子三人。

    “拴拴,有个事和你说,不过你知道就行了,千万不敢出去说。”李德财提前安顿道。

    “咋了?”李子恒有些吃惊地问道,以为出啥事了。

    “这事和任何人包括你妈也不要说,否则就害了你兄弟了。”李德财又强调了一次。

    “不说,肯定不说。”李子恒有些紧张。

    “二拴做了一个梦,把学校里的课程忽然都搞明白了。”李德财斟酌再三才开了口。

    李子恒也呆了,不过他有些不相信。

    于是出了一道他上学期刚学的数学题,《线性代数》中的,李之重想了想还是做了出来。

    重生后记忆和读档似的,经历过的学过的一点没忘,甚至更清楚了,再说了一个文科生出的数学题能有多难。

    这时该李子恒失措了,他学的时候都觉得难,可就这样被一个二年级小学生轻松做了出来,不由他不惊慌。

    接着李之重拿出了准备好的诗稿给李子恒,让他提提意见。

    李子恒是个文学青年,好诗歌、散文和小说,也写过诗歌小说。

    可惜不是没投对地方,要不就是编辑眼盲,没能发表过一个字,不过基本的鉴赏力还是有的。

    李之重在大哥回来之前,准备了两首诗和一篇五万字的中篇小说。

    小说讲述农村、农民和土地的故事。

    讲自留地、猪留地和生产队大田精耕细作及产量的天壤之别。

    讲农民卖粮后不够吃要吃返销粮的不合理现象。

    讲述农民不甘这样的生活竭力求变的故事。

    李之重想了半天觉得再等等,想到如果发表后可能掀起轩然大波。

    还是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完,明年初再发表,给大哥压力小点儿。

    诗抄的是海子的《麦地》,符合李子恒一个农民儿子的身份。(诗的内容就不写了,瓜田李下的,有兴趣朋友可以自行检索)

    当代诗人海子比较著名的作品之一,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如此和谐的乡村世界。

    看似对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回忆,恰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不过七八年海子还没开始写诗。

    另外一首是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土地是弯曲的土地是弯曲的我看不见你我只能远远看见你心上的蓝天蓝吗?”

    讲述一代人在黑暗中求索光明的内心写照。

    李子恒看完两首诗后沉默了,李德财以为诗写的不好,也没说话。

    “二拴,这诗真的给我了?”李子恒有些心虚地问。

    “当然了,谁会相信是我写的。”李之重轻描淡写地说。

    “以后每月给你寄两首诗,下月再给你写个五六万字的中篇小说。”李之重又说。

    李子恒高兴极了,拉着小弟的手不知道该说啥。

    “兄弟间相互帮助是应该的,你出息了也能帮帮你弟弟。”李德财应景地说着。

    “爹说的对,你就好好收着。”李之重回应着。

    李子恒没有带走原稿,而是自己仔细抄了一遍,就一些诗词内容兄弟俩又交流了一番。

    李之重安顿父亲,挑选七个品相好的月饼,灌了两瓶(二斤)胡麻油。

    又从合作社要来深棕色包装纸包好月饼,麻绳捆好,瓶塞子用的是玉米芯,这是送给大哥班主任包老师的。

    关于给包老师送礼,也是李之重无意中听大哥说的,不过按照他的记忆,包老师现在虽不出名,但人脉很广。

    以后会当中国社科院教授,nmg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国家一级作家,文学评论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现在打好关系对大哥有百利无一害,再说月饼是自家烙的,胡麻油也是自家产的,送给老师也能说下去。

    这礼物在现下可谓贵重,礼下求人,必有所托。

    想着让包老师推荐作品,省的李子恒乱投瞎碰。

湿馨提示:按键盘<-左右->回车键enter,分别可以回到上一页下一页目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