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穿越>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第100章 两边都难

第100章 两边都难

书名:民国风云人物演义作者:实朴加入书签投推荐票错误/举报

    在进行了政治、组织、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准备之后,一月底,蓝天蔚接到临时**陆军总长黄兴电令:

    “京师今已孤立无援,请贵军迅速依据预定计划,实行进兵北伐。”

    蓝天蔚当即下令,由海容舰掩护三艘运输船,送北伐军前往黄河北岸的花园口海面,作登陆的准备。

    他本人于三十一日乘永田十九号轮到大连亲自指挥。二月一日夜至二日晨,蓝天蔚指挥北伐军主力分别在辽东半岛的貔子窝、花园口、大孤山、安东等处同时强行登陆。

    在当地民军的密切配合下,北伐军与清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清军连遭重创,节节败退,溃走庄河方面。

    二月四日,清军试图反扑,遭民军有力反击,清军大败,统领被俘。

    蓝天蔚发布告示,针对清廷对人民强征苛捐杂税,宣布“免税令”,下令将民国元年以前积欠的“地丁钱粮,一概豁免”,“所有元年之土贷捐税”和“各属杂捐为地方所用者外”也“一概豁免”。

    在安民告示中,他又宣布了革命宗旨“建立共和政体,人民永保安康”,表明了民主主义的理想,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动员作用。

    二月六日,北伐军占领辽东半岛重镇瓦房店,民众高呼“中华民国万岁!”二月十日,北伐军占领庄河厅城,商店、民宅纷纷悬挂革命军旗帜庆祝胜利。

    蓝天蔚(1878—1921),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民主革命家,湖北武汉人。早年加入张之洞的新军,一九零二年,经张之洞推荐,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与同时期留学的吴禄贞、张绍曾并称“北洋士官三杰”。

    归国后,蓝天蔚组织长沙日知会,宣传革命派思想。一九零七年四月,蓝天蔚赴奉天,在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手下任职。一九零一年,奉东三省总督锡良之命,赴日本考察军事,入陆军大学校学习。归国后,任第2混成协协统,驻扎奉天北大营。

    一九一一年十月,他和张绍曾、吴禄贞准备在直隶省永平府举行的永平秋操中举兵。但随着武昌起义爆发,秋操中止,计划变更。他们发起滦州兵谏,向清**提出宪法制定、责任内阁制实施等要求。

    后来,蓝天蔚被推举为关外革命军大都督,率军策划驱逐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未成,逃往上海。以关外革命军大都督的身份,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六路北伐方针确定后,宁皖、淮扬二路北伐军率先挥师北上。

    柏文蔚部皖军和姚雨平部粤军为主力,苏军为右翼,陈干部充作左翼,在津浦铁路线上,北伐军败清军于宿州等地,战略重镇徐州不战而下。

    安徽、河南、湖北等战场上,革命军也取得了一些胜利。

    然而,北伐并没有继续下去。因为,革命军虽在局部打几个漂亮仗,但在总体上并不占有优势,在和北洋军主力的几次对阵战绩都很差。胜败乃兵家常事,而这还不是主要的,财政极度困难是革命军无法克服的障碍。再革命的军队也不能空着肚子打仗,几十万军队都要临时**供养着,光一天的军粮消耗就已经巨甚,发军饷买军火都要钱。各省的军队虽然以北伐的名义来云集到南京一带,但是,他们大多数只是伸手向南京**索要粮饷,并不听从南京**的指挥。

    当一九一一年底,孙中山回国的时候,国内流言他携带了巨款。孙中山却回答道:“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精神固然宝贵,但大军未动,粮草先行,革命的军费开支,革命政权的运转等各方面都需要巨额资金,不是靠“革命之精神”可以解决的。

    投向革命党的南方省份都是各自为政。盐税、关税都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手中,欧美各国也不愿意借款支持南方的革命,各地把持的海关也拒绝将“关余”转交临时**。

    新生的民国财政没有资金来源。南京临时政.府运作有限的经费,都还是由华侨募捐而来。

    如《胡汉民自传》记载,胡汉民当时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在安徽前线告急的时候,无粮无饷,恳求南京临时**拨军饷。当时,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大笔一挥,在批示单子写着拨款二十万银元救急。但是,胡汉民拿着批示的单子到财政部要钱的时候,才发现国库只有十枚银元了。

    军队方面,当时南方各个省份起义的军队都是装备落后,没有统一管属,战斗力都低于北洋军。南京临时政.府无论在军事、财政、行政等各方面,都管不了各个省份。各省的新军都是各自为政、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团结和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外国势力对中国也是虎视眈眈,随时找借口对局势加以干涉。

    都知道这打仗首先打得是钱粮,没有钱这仗还怎么打?别说军费,这新政.府的人员总得开薪酬,养家户口吧?就这些钱也没来处呀?仗是打不下去了。

    列强一片谴责声,说新政.府是破坏合谈的罪魁祸首。答应人家袁世凯当大总统,自己先把位置占上,又主动挑起战端。

    人家袁世凯是叫得很响,但没先动手,你南方这边可是打的第一枪。

    而更大的压力,是来自内部。仗打不下去了,主战派不出声了,轮到主和派发声了。武昌首义掀起的这场革命,一个重要力量是来自立宪派。

    张謇代表的立宪派,他们本就寄希望于袁世凯,也是在南京政。府中和谈的主要支持者。他们代表的是士绅和实业者,最怕的就是动乱和战争。

    谈得好好的,需要统一行动,推举出个大元帅不行吗?非得鼓捣出个大总统,惹事了吧?

    想打仗,以为自己胳膊粗力气大,有本事打呀,打不动了吧?

    他们的矛头所指,很明显是主战的中.山先生。

    民主革命的元老章太炎先生站出来说话了:就是选总统,论功劳应当是黄兴,论才能应当是宋教仁,论德应该是汪精卫。言外之意是,无论如何轮不到你中.山先生。

    有的人说得更难听,不是筹款吗?筹到的款呢?自己留起来了?带回革命精神?革命精神用你带吗?没有你参加,没有你带回来的革命精神,武昌起义不是也成功了?两手空空急匆匆的回来,是为抢这个大总统位置吧?我们流血牺牲是为你当这个大总统吗?

    就连中.山先生的信徒和学生汪精卫也出来说话了,话说的很婉转,但同样不好听。大概意思是革命者应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不能为那个人,那一家人,这么多人来革命吧?先生不会是想成为独夫民贼而遗臭万年吧?大家能把你推上这个大总统的位置,也能把你推下来。

    这是南方**这边。

    袁世凯那边日子也不好过,他很快发现自己战线拉得很长,机动部队只有十万多人,士气也不高。没事谁愿意打仗,为一个没落的王朝打仗。南方都苦于应对,后院却又起火,辽南的民军士气正旺。

    打起来,同样也是没有钱。另一方面,人家也一直说,大总统的位置给他留着,有必要为清王朝而战吗?通过各个方面、各个渠道的摸底,都说南方政.府和中.山先生是说得真话。

    这时候,立宪派也来做袁世凯工作了,给袁世凯交了实底,只要他能使清廷退位,这大总统的位置肯定是他的。

    开什么国民会议呀!真要是会议决定了君主立宪,南方也是不会接受的,共和是不可阻挡的。

    再说了,君主立宪有你什么好,最多当个皇帝手下的内阁总理。一个没见识的女人,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有什么理由当牌位供着。

    养虎为患,等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了,一定能容得你吗?不知道伴君如伴虎吗?

    现在,南方的情况也很复杂,夜长梦多,谁知道拖时间长了会出什么差头?抓紧时间把清廷赶下台比什么都重要。

湿馨提示:按键盘<-左右->回车键enter,分别可以回到上一页下一页目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