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我真没想这么红> 第123章 122.买块古砚给老爹

第123章 122.买块古砚给老爹

书名:我真没想这么红作者:二马路野驴加入书签投推荐票错误/举报

    “我真没想这么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家里干的是古董拍卖的买卖,念得却是跟古董八竿子打不着的音乐学院;把店开在了烧造局附近,店里卖的却是手办玩偶以及各种cos道具;长得五大三粗,名字里也带着个烈字,仗以成名的却是一手娴熟精湛的缝纫技术……

    浑身上下都是槽点,偏偏毫无自觉,不得不说,武烈是个非常有趣的人。

    有趣,性格也够大方,谁会嫌弃这样的人?这不,聊了没多久,苏谨言已然把武烈当成了朋友。

    好吧,同级生的身份,许淮的介绍,也是让他这么快接受武烈的理由之一。

    “走吧,这个点儿,老刘头的铺子应该开门了,我带你过去转转。”喝了会儿茶,见时针过了十点,武烈站起身来,朝苏谨言招呼到:“趁着这会儿还早,能多转几家,不怕找不到你要的东西。”

    “谢了。”苏谨言一点感谢,一边抬手招呼茶博士:“小哥,一共多少钱。”

    “我来我来。”许淮抢着说道。

    “许哥,今天就别跟我争了。”按住许淮伸向裤兜的胳膊,苏谨言先一步掏出了自己的手机:“你俩都是来帮忙的,怎么能让你掏钱?”

    “一码归一码,我是学长,当然应该我来。”

    “……。”故作‘怀疑’的瞄了许淮一眼,苏谨言笑道:“别告诉我里是这个的会员,结账可以攒积分哈。”

    又不是冰饮店,茶馆里哪来的积分卡。听见苏谨言这话,茶博士都乐了。

    最后还是苏谨言结的账,算上武烈那一碗,三碗茶一共十八块钱。不算便宜,但想想这个地段,其实也没贵到哪里去。

    出了五福茶馆,沿着古色古香的小街朝前走了一小段儿,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武烈抬起手来,指着路口西南角上的一个店面:“喏,到了,老刘头开的聚缘斋。”

    聚四海宾朋共赏奇珍异宝,迎八方来客同品传世古玩。

    店铺门前一左一右挂着两块木雕楹联。单看内容,似乎不如其他店铺门前的对联来的文雅,但这副楹联上的字迹,却是特别清奇古秀,别有一番风韵。

    没有落款。或许是从未打听过的缘故,武烈也没介绍。直到后来有一点,苏谨言再来这家店,无意中问起了店主老刘头,这才知道了这副对联的来历。

    上上届的全国书法协会主席亲笔所写。

    由此可见,店主老刘头在书法界还是有点儿人脉的。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些人脉,理由就在他的店里。

    “稀客啊,小武。”手里拿着鸡毛掸子,正在清理摆件上的灰尘,听到门口有客人的脚步声,转过脸来,看见了最先进门的武烈。店主老刘头笑着打了声招呼:“今儿个怎么有空来老头子店里了?又来给你家老爷子淘换物件么?”

    “带朋友过来看看。”反手指了指跟在身后的苏谨言,武烈笑着说道:“我这哥们儿想找块砚台送他爸,想着你这儿东西全,先来你这儿转转。老爷子,你帮着推荐一块儿,价格也实在点儿,这可是我亲哥们儿。”

    “老爷子,你好。”苏谨言顺势问了声好。

    想着摆手,但不知道哪根筋突然短路了,做出来的却是拱手的动作。

    或许是受到了店内环境的影响吧,放下手来,苏谨言自己也有些纳闷。

    “小哥贵姓啊?”一半是因为武烈的引荐,一半是因为苏谨言拱手打招呼问好的动作,老刘头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可,脸上的笑容里也少了些市侩。

    “免贵,姓苏。”

    老刘头点点头,从柜台后边绕出来,抬手示意,引着三人往里头走了十几米。

    许多古玩店铺里,都会划出一块区域来,专门招待客人。为了配合古玩店里的仿古装修,以及店内那些藏品古色古香的外观,这块区域往往弄得很古朴很雅致。

    老刘头的店里也是一样。

    在这边,有一个可供四人同时品茶的小茶座。茶几是用一整块材料雕出来的,看材质,像是鸡翅木的树根。在参差不齐的茶桌一侧,嵌着一个小小的石雕池子,里面有几条小小的金鱼正在游动,红白相间的体色在池中绿色水草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灵动可爱。

    “先坐下喝口茶。”招呼三人坐下,老刘头一边端起泡在温水里的茶壶,一边向苏谨言询问道:“说说你的要求吧,大小、材质、朝代、雕工有什么要求么?心里价格大概是多少?”

    还有这么多说道?除了小学美术课上接触过几次,对书法方面的门道全无了解,听到老刘头这话,苏谨言的脑子有点儿转不动了。

    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苏谨言只能挠挠头:“不瞒您说,我在这方面一窍不通,你问的这些,我真答不上来。要不,我还是去柜台那边,先挑一挑看哪块比较顺眼吧。”

    “那边的你都不用看。”老刘头笑着说道:“你是小武带来的,要给你弄件好点儿的。”

    难道摆在前边都是假货?话虽然没问出口,但苏谨言的视线中却是很清楚带着这个意思。

    看懂了苏谨言的眼神,老刘头解释道:“假货说不上,就是些现代工艺品。看着挺好,其实都是很一般的料子,上头的纹饰也是机器雕出来的。你要是个自己找上门来的游客,我肯定让你先看那些。”

    “老爷子,你也别卖关子了,先拿几块好货出来,让我这哥们看看呗。”武烈插嘴催促一句,然后又朝苏谨言解释道:“店里都是这样,摆在前面让人随便看的,其实都是样子货。真正值钱的,全都藏着呢。要么是懂行的,要么是熟人领来的,外人轻易看不着。”

    点点头表示明白了,苏谨言看向老刘头,眼中露出了几分期待:“老爷子,麻烦你了,给我拿几块好的,我先看看,行么?”

    “行,大概多钱的?”老刘头笑着站起身来:“你说个价位,太贵的我就不给你拿了。”

    太贵的不给拿?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

    其一,假设苏谨言的心理价格是三万元,那么,他看过了价值三十万的砚台之后,回过头来,还能看得上三万元一块的么?不用想,多多少少会有些看不上眼。

    也就是说,如果老板心里没有分寸,把价值远超客人心理价位的珍品拿出来,反倒是有可能影响客人的感观,导致买卖做不成。

    其二,古玩这玩意不比常物,能不动,最好别动。搬来搬去,谁也不知道会不会磕了碰了。

    其三,砚台挺沉的,搬来搬去算是个力气活儿。老刘头上了年纪,懒得费那个劲。

    “价格……”话说到一半,苏谨言突然停下来了。

    上次让出《少女们的田园日记》的一半版权,给自己赚来了大笔的广告分成,而这一次,从《全员逃走中》这个中秋节特别节目上,还能再得到一笔入账。

    账上有钱,心里底气足。

    至于为什么说到一半停下来,是因为苏谨言想起了老爸苏爱国的性格。

    军人出身,直到此时还没离开部队,不铺张不浪费的习惯早已刻入了苏爱国的骨子里头。

    以苏谨言现在的身家,几十上百万的砚台不是买不起,但以老苏同志的每月两万多的收入水准,他的消费观肯定接受不了价格超过五万元的砚台。

    “五万左右的……”想了想,苏谨言又换了个数字:“不,十万,上限十万就好。”

    不是说五万么?怎么又跳到十万了?在那一瞬间,苏谨言突然想通了一个关键——古董这玩意的价格,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没法把几十上百万的东西硬说成几万块的,但把十万块左右的玩意,压低了报个五万元的虚假,还是能说得通的。

    “行,我这就给你取。”

    老刘头回身去了一个柜子前,打开柜门,从里头抱出来几个精美的锦盒。

    不用老刘头招呼,许淮和苏谨言已经动手帮着挪开了茶几上的杯子,腾出了一块空地儿。

    武烈起身上前,帮着老刘头把锦盒端过来,放到了茶几上。

    “这一块是明末清初时的端砚,雕工差了点儿,材质还不错……”老刘头一边介绍,一边打开锦盒,把包裹在软垫里的砚台拿出来,小心翼翼的在茶几上放好:“这一块是清中期的瓦砚,样式虽然简单,但你看砚台底下的铭文,澜沧居士,这是当时一位巡抚的别号……最后这一块是歙砚,别看它的块头是这几块里头最小的,论雕工,这一块最好。”

    每一块都挺好看,苏谨言有些看花了眼,不知道该选哪一块。

    犹豫了片刻,只能选了个最笨的法子。看着老刘头,苏谨言无比实在的问道:“老爷子,还是你给我推荐一块吧。价格高低无所谓,这里头哪一块最好用?”

    “日常使用的话……”视线在几块砚台上来回看了一遍,老刘头伸出手指,在一块椭圆形的端砚上点了点:“那你拿这块吧。虽说不是名人用过的,也不是名家手制,可它的材质是真的挺好,而且雕工也还过得去。”

    “行,那就这一块了。”

湿馨提示:按键盘<-左右->回车键enter,分别可以回到上一页下一页目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