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二拴的一九七八> 第46章 李德章走了(六)

第46章 李德章走了(六)

书名:二拴的一九七八作者:岳麓之巅加入书签投推荐票错误/举报

    第二天一早,木匠开始凿银锭了。

    把棺材彻底封死,由大女婿出面奉上五元费用。

    上午九点,出殡仪式开始了。

    首先要拆灵棚。

    就四根柱子四根横木一块儿苇席,四面透风,很好拆的。

    骂人家贫"小心把你的灵棚拆了”,说其简陋,更是鬼住过的,可谓恶毒。

    第二"担浆水”的装备出发。

    担浆水一般由讨饭的来做。

    一根扁担,一头是引魂鸡,一头是衣饭罐,先行出发。

    大多时候引魂鸡入了讨饭的嘴里。

    因为埋葬结束引魂鸡要放生,这么大一块儿无主行走的肉没有人会浪费的。

    第三"烧枕头”。

    就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糜子壳和枕头套一起烧掉。

    同时出殡路线沿街的人家都在门口点一堆火,担心鬼闯入。

    第四"摔盆”。

    就是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黑色二号盔由长子摔碎。

    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老盆”。

    王得用把"老盆”放在李虎虎头上绕了一圈,然后交给了他。

    只见李虎虎双手高举老盆,狠狠地砸在地上。

    二号盔本来也不经摔,加上火烤六七天,已经发酥,盔子摔了个粉碎。

    摔盆讲究要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

    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

    第五是"起灵”。

    先把棺材装入棺罩,这时孝子贤孙们抚着棺材放声大哭,做阻拦状。

    一众人等拉开后,棺材入罩。

    棺罩相当于棺材的轿子。

    棺罩顶如四角亭,四蓝柱支撑,蓝柱与下面四根横置方木铆合。

    罩顶下部方木上,转圈木板封闭。

    板上画二十四孝和地狱十八酷刑。

    整体素雅呈正方形,这一块儿是可以抬起来的。

    下面是底座,长宽各两米。

    四面起高二十公分左右的木墙,呈开放的匣状,那是放棺材的位置。

    底座四角两侧各伸出两根长六七十公分的木杠。

    粗约十六七公分,木杠末端可以绑绳。

    再用一根长约一米三四的木杠穿过绑绳。

    两人一前一后,四角共八人同时站好。

    在代东王得用一声"起灵”,八人发力抬起,晃晃悠悠走出了大门。

    第六就是"抬棺”。

    棺罩抬起后讲究不落地。

    可棺罩加棺材加死者最少也得四五百斤,所以一路需要人员替换。

    另外准备四个等高小板凳(这个年代的木制小板凳质量是刚刚的)。

    方便抬棺人员歇息时放置棺椁。

    抬棺是个重苦力活儿,由身强力壮的家人和关系好的亲朋担当。

    每人还要发一包烟以示感谢。

    棺材后面孝子贤孙和胶车的顺序和前天夜里送行基本一致。

    第七是"引魂幡”。

    引魂幡是个长长的麻纸条。

    上面写着死者的名字和生辰八字,挂在一颗砍好的柳树上。

    柳树高三四米,粗约七八公分,是和出丧棒一起砍回来的。

    柳树是村里的财产,和负责人打个招呼就可以自己去选择。

    李德财就是负责人,连招呼都免了。

    引魂幡一般由长孙来扛,李虎虎尚未成亲,只得请侄孙李来勇代替了。

    李来勇听到起灵声就出发了。

    第八"落葬”。

    墓地距离家大约八九百米,抬棺的歇了一歇就到达了墓地。

    家人们再次整理墓坑。

    把随葬的衣饭罐、照死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

    扫去脚印,然后将棺木徐徐放下。

    由代东王得用用罗盘矫正方向,大头指向正南方。

    然后由李虎虎铲第一铲土倒在棺材上。

    后世领导奠基填土学的就是这个。

    一行男人齐上阵,堆土成丘状坟堆。

    女人们在一旁跪坐痛哭。

    随后把带来的纸扎、花圈、房院、金银山和童男女等一并烧化在坟前。

    出丧棒插在坟前,引魂幡树植于坟后。

    有的出丧棒或引魂幡树第二年可能生根发芽,长成一颗大树。

    人称"阴宅风水好”,有子孙绵延一说。

    插柳源于唐代送别,插柳惜别,后下葬也插柳送行,逐步演化为出丧棒和引魂幡树。

    第九"抢富贵”。

    棺材下葬后,本地有一个习俗是"抢富贵”。

    意思是死者的几个儿媳要一起从墓地往家里跑。

    谁先进家门,谁就抢到了富贵,那么就意味着今后这个人一定会财运滚滚。

    自家没有直系媳妇这事儿就算了,抢的毕竟是自家的富贵。

    第十"刀割水清”。

    就是大门口放一张桌子,上摆一把菜刀,一盆清水。

    送行的人回来后,在门口挥舞几下菜刀,再洗把手。

    意为和死者"刀割水清”,再不纠葛,预防死者阴魂不走,麻缠家人。

    送葬人员回归后已经十一点多了。

    一般这个点儿上,要饭的该出现了,这年代要饭的也叫"讨吃的”,不像后世死要钱。

    要饭的肩背口袋,左手打狗棍,右手快板儿站在大门口。

    "一进门,把头抬,王母瑶池宴席开……”要饭的打着快板儿说着数来宝,也称"念喜”,说点好听的。

    代东的赶紧安排人送上半个供先两个糕,再用他的碗盛一碗剩下的汤或菜,但不允许入座。

    红白事宴有个讨吃的也算个吉兆。

    代东王得用开始安排坐席了。

    坐席按照本地规矩,叫"大小事宴三棚子”,意思就是需要三轮才能坐完。

    主要原因是场地较小,桌凳盘碗有限。

    一般主子家(上邦姑舅)和亲戚坐第一轮。

    一来彰显重视。

    二来一些亲戚吃完饭要赶回,天明好行路。

    三来有个小气说法就是亲戚及时回去能省两顿饭。

    村亲坐第二轮,本姓一家坐席都是最后的。

    如果主家准备不足,家人只能剩啥吃啥。

    宴席总共坐了十四桌,亲戚四桌,村亲六桌,本家四桌,规模一般。

    亲戚和本家一共坐了八桌,源于门户较小,人丁不旺。

    一些大户人家称本家为"坐地害”,不搭礼吃糕还人数众多,全员出动。

    李之重上桌了,和李三虎等七八个孩子。

    也不讲究一桌六个人了,凳子都没有。

    亏得李德财准备的充分,没有发生吃剩饭这样的事情。

    不过孩子们对肉的贪婪出乎李之重意料。

    一盘肉在汤水飞溅中没了,最后一点汤汁也被人端起盘子喝掉了。

    李之重居然没有出筷子的机会。

    宴席是很讲究脸面的,酒上的不多,基本一桌两壶。

    喝酒的也没几桌,大人们互相推让着。

    吃到最后还要剩点儿,否则被笑话为"下凹”的,意思是贪婪填不够。

    端起盘子这种行为更是要被说几年的。

    亲戚们吃完没有走的,远亲基本没有。

    近亲要留下来等"服三”后回去,头七再来。

    "服三”就是亲戚和家人上坟看一看,古代人是担心盗墓的。

    犯七,就是亲人逝去后,我们是要给亲人过七的。

    即头七、二七、三七、七七等。

    如果这个时间正好与阴历的初七、十七或二十七重合的,就是所谓的犯七了。

    如果犯七的话,需要在灵棚周围和出殡沿线上。

    插高粱杆为柄麻纸裁成三角状的小旗。

    小旗在阴间代表一棵一棵的大树,树荫浓密,可以藏身。

    古人认为阴司有七殿阎君,人死后,要经过七个阎王的审理。

    七天一个阎王过堂,要过七次堂。

    为了给死者提供躲过拷打讯问的空间,多插小旗。

    让他们躲到大树上,小鬼找不到他就算躲过一劫。

    因李德章五七犯七,所以小旗是少不了的。

    李德章走了,家人上完逢七坟后,逢百日再上百日坟,叫百天。

    逢一年整上"一周年”坟,逢三年上"三周年”坟,然后就是逢年过节上坟了。

    李德章走了,走的远远地,再不回来了。

湿馨提示:按键盘<-左右->回车键enter,分别可以回到上一页下一页目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