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二拴的一九七八> 第32章 春种秋收(三)

第32章 春种秋收(三)

书名:二拴的一九七八作者:岳麓之巅加入书签投推荐票错误/举报

    “二拴的一九七八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搓鱼鱼就是把和好的莜面,搓成细粉粗细的条状。

    首先把莜面揪成鸽蛋大小的季子,按照每公分一个等距竖排四个季子。

    相距四十公分成两行。

    双手伸出按在季子上面,手掌外缘发力,掌心协作,上下搓动,双掌对向靠拢。

    莜面鱼鱼就从手掌外侧冒出,这是个技术活,需要长时间锻炼。

    马玉仁喜欢吃莜面,尤其喜欢冷盐汤调莜面。

    炝好的的辣椒捣碎,一挑就是一大筷子,吃的满头冒汗。

    李之重的吃辣椒也是学的母亲,嗜辣。

    惹得父亲常说:“死吃辣椒死睡觉,一辈子没出息。”为自己不吃辣椒背书。

    马玉仁干活很利落,就是有点懒,左右开弓,八根莜面鱼鱼欢快地从她手里就钻了出来。

    推窝窝,也是先揪好季子,把季子放在菜刀背上,用拇指下方肉厚处碾压推开。

    食指和拇指捻起一甩,绕指一周呈无底桶状,竖放笼屉里。

    下一个挨排码放即可,成品叫莜面窝窝,也叫莜面洞洞。

    据说后山的女人(大青山后)大腿内侧都是白的。

    因为推窝窝习惯脱了裤子,张开大腿,抱个大盔,左右开弓,窝窝在大腿内侧碾压成形。

    经年累月,大腿内侧嫩白如玉,看来莜面还有美容效果。

    后山属于丘陵地貌,干旱少雨且无霜期短,可种作物较少。

    莜麦和土豆是主要品种,是莜麦的主产区。

    莜面饸饹需要使用铁饸饹床子,有大有小。

    李之重家的饸饹床子是马耀祖送的,社办工厂做个这小菜一碟。

    饸饹床子长八十公分左右,有四脚极显壮实。

    压饸饹时,将床子的四脚骑在面板上。

    在它的铁臼里塞入和好的柱形面团,铁杵对准铁臼,双手紧握压把儿用力向下压。

    必要时须坐在压柄的端头,靠身体的重力,使铁杵下行。

    在吱吱呀呀的声响中,饸饹床子底部的铁箅子开始吐出一束圆柱形根根分离的匀称长条。

    面条源源不断地落在主妇手中。

    铁杵到底后,主妇用手一抿,莜面条从篦子底脱落,随即摆放到准备好的笼屉里。

    莜面要大火蒸制十五分钟左右即可成熟。

    莜面讲究“三熟”,即炒锅炒熟、开水冲熟和大火蒸熟。

    食用时黄瓜、水萝卜切丝,加盐汤,热油葱花爆香浇在汤上,冷调凉拌莜面。

    也可用羊肉热汤汤、熟土豆佐餐,按各自口味自行调制。

    莜面还有一种吃法叫“块垒”,是生莜面与土豆丝搅拌在一起,蒸熟或炒熟的混合面食。

    元曲中写作酷累。

    先将土豆入锅煮约半小时,出锅后去皮。

    用礤(cǎ)子(一种擦土豆萝卜成丝的厨具)成丝。

    按照一比一加莜面和适量的盐,用手搓成碎块状。

    然后均匀的撒在铺有笼布的笼屉内,厚约五六公分。

    盖上锅盖蒸约十五分钟,闻到香味后即可揭笼出锅。

    吃时就上小米稀粥和烂腌菜,本地人满足地说:“一吃一喝,就是入法”。

    烂腌菜是胡萝卜、园菜切丝,微盐压实,七日后可食,酸脆爽口,烂指其状。

    块垒用油炒着吃更好,块垒出蒸锅后,葱和辣椒热油爆香,加入热块垒,翻炒均匀即可出锅,多了油香和焦味儿。

    油炒块垒是一种穷饭富吃的典型,按照当地人说“这是吃到挨刀处了。”

    骂人话,意为奢侈至极了。

    “挨刀处”指喉咙,杀猪放血一般先用刀捅这里。

    还有一种叫“二莜面”,莜面与高粱面按比例混合而成的。

    蒸制出来发红,涩口难咽,是大多数人家主粮之一。

    胡麻是一种油料作物,适宜在凉爽、半干的气候生长。

    胡麻起源于西亚,传说是张骞带回的,因源于胡地,称之为胡麻,别称亚麻。

    一同带回来的还有胡萝卜、胡椒、胡瓜(黄瓜)、胡桃(核桃)和胡豆(蚕豆)等。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山西、甘肃、宁夏、nmg等地。

    胡麻开一种淡蓝色的小花,成片种植花期时,大地若绿毯镶蓝,煞是好看。

    胡麻浑身都是宝,麻子榨油,麻饼喂牲口。

    胡麻秸秆(胡麻柴)可沤麻,是最好的天然纺织原料之一。

    冬天塞土豆窖过年拢旺火都少不了一把胡麻柴。

    油坊古来就是个好地方,吃得好油水足是很多饥肠辘辘的人们向往之地。

    不过也是一个重体力活儿。

    胡麻油压榨由胡麻籽的精选、炒熟、磨碎、蒸制、踩踏、包裹、压榨和沉淀等几道工序组成。

    精选就是胡麻收获后晾干,利用二细筛筛除细土,再用簸箕簸去胡麻壳皮。

    最后人工翻检出大点的土块和杂物,留下光洁润滑的胡麻籽。

    胡麻籽在油坊用专用炒锅(形制和炒莜麦的基本相近)炒制,这个工序要把握好火候。

    胡麻籽欠火,出油率不高,味道欠佳。

    胡麻籽糊了,出来的油色泽发黑口味发苦。

    火候需要恰到好处,出来的胡麻籽颜色焦亮,籽粒爆圆将裂是上品。

    磨碎是用机器完成的,这是通电后才引进的,原来都是人推石磨碾压粉碎。

    机器磨出来的胡麻籽成膏状,油亮发黑,浓香扑鼻,烫手,工人管这个叫油石。

    油坊的香气吸引了很多孩子驻足。

    有脸面可以进去讨要一个丸药大小的“油石蛋蛋”,趁热吃下,香浓可口。

    刚刚的父亲每年到了榨油季就从队里出来参与榨油,属于公派,队里记工分儿。

    期间可以吃几天好的,李之重前世粘刚刚的光,可以经常吃到“油石蛋蛋”。

    磨好的油石加上大约百分之八的水搅拌再上笼蒸,油石加水主要是“以水换油”。

    不加水的油石榨完后,油渣出不尽油,而加水的油石榨完后油渣内含油较少。

    这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

    只知其现象,不知其道理,就连油房的大师傅也不懂其中奥妙。

    油石需要蒸制半个小时左右,晾至温热不烫时,用铁锹铲到一个水泥平台上铺开。

    工人们光脚上去不停踩踏,直至油石如面有了筋道感停下。

    工人们把直径五十公分高八公分的笼圈平放在地上。

    再把备好的笼布(麻布)铺在里边,然后加满油石。

    用木锤子砸实油石砣。

    包油石砣的是一条粗麻绳,从油石砣下边押好绳头,再往油石砣上一圈儿一圈儿紧紧缠绕。

    同步把笼圈从上退出,缠到上边把绳头押好,照此共包十五个油石砣。

湿馨提示:按键盘<-左右->回车键enter,分别可以回到上一页下一页目录页。